当前位置 > 首页 > 服务支持

由其他印刷方式向柔印转换的解决方案(最全整理)

2017/11/24

       作为舶来品,柔印在中国已历经30年的发展,树立了环保、健康的绿色形象,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今,公众的消费意识正在发生转变、柔印产业链日趋完善与多元化、柔印技术正在加速进步、产品成本逐渐降低等等多种因素共同融合,柔印技术在不少领域开始得到认可和推广。
在此,我们以标签印刷为例,共同探讨不同印刷方式向柔印转变的解决方案,以此能给朋友们做参考。
       凸印转柔印
       原则上讲,没有哪件凸印产品不可以转成柔印。
       但从技术上讲,由于凸印具有墨色厚实、不易堵版的优点,所以有些凸印样品有墨色很深的实地和网点,或者反差极大的渐变色,用柔印来跟这样的凸印样,就比较不容易实现,需要在印前设计时花费比较多的精力规避柔印的弱点。其余大部分凸印印品转柔印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其实柔印也属于凸印的一种,也使用树脂版,只不过硬度比凸印版软。两者的印刷压力虽然表现不一样,但比较接近,都有边缘印迹,只是凸印的印刷网点多为空心,柔印为实心。这一点若不是专业人士并借助放大镜观察,一般不易分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所以,凸印与柔印之间进行订单互转,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印前环节:凸印与柔印的印前理念不尽相同
      印品上的凸印网点具有类似凹印网点的大小与厚度同时变化的二维特性。在一块同时具有实地和网点的凸印版上,局部网点深浅除了由印前设定的网点成数决定外,机长还可以通过局部墨键控制,影响网点的墨层厚度,从而影响印刷颜色深浅。并且实际印刷网点深浅还要看网点周围图案对其墨路的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印前是无法提前掌控的。因此,凸印的印前修色,只有原理、原则,没有具体的作业标准,机长只可以在印前的基础上做一些局部细节调整。凸印的印前修色更像是门艺术,而不仅仅是门技术。
       柔印的网点是一维的。在一块同时具有实地和网点的柔印版上,网点的油墨厚度与实地的油墨厚度是一样的,决定网点局部颜色深浅完全靠印前,这是由柔印采用网纹辊定量传墨的特性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机长对于颜色的掌控是通过更换网纹辊使整个版面同深或同浅,而不能只改变局部。这也使得柔印成为史上最稳定的印刷方式。同样也是因为这个特点,打样时,由于机长不能让局部变深或变浅,打样的灵活性比较差。“七分印前,三分印刷”,印前的重要性在柔印中显得更加突出。由于柔印参数具有稳定性,所以印前需要根据机台特性建立一个标准,推出模拟打样系统,这样在正式上机前就可以预计出八九成的效果。因此,柔印的印前修色必须依靠数据加修色经验共同来完成。
       轮转凸印机需要有经验的开机师傅,柔印则需要强大的印前。不过,标签印刷企业可以将柔印的印前工作交给专业的印前制版公司来做。这样,标签印刷企业就可以专心的处理印刷的事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否认柔印机长的作用,好的柔印机长与差的柔印机长可以做出完全不同品质的印品来。
       工艺设计环节: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工艺,对问题做进一步预防
       (1) 套印问题:卫星式印刷机的套印精度比机组式印刷机高了一个档次,所以,印前处理时要合理处理局部补漏白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标准来设定。比如黑色墨叠印在浅色墨上,可以将补漏白做大到0.3mm也没有关系。采用带有自动对位装置的印刷机,可以让套印要求高的颜色互为光标色;印刷机若没有自动对位装置,则要将套印要求高的色版尽量地安排在临近的色组上。
       (2) 堵版问题:对于柔印工艺工程师来说,可以做的就是实地与网点分版印刷,甚至再用两个浅色网点版印刷较深的颜色,以减少堵版风险。但堵版的问题,整个柔印业界尚未根本解决。虽然有很多公司做了各种的努力,有的用低表面能印版,有的用网上加网技术,有的期待机长控制好三辊压力,甚至有的用湾流型网纹辊,但这些都是量的改善,而并非质的改变。将来还需要同行合力攻关。
       (3) 墨杠问题:旧柔印机产生的固定墨杠大都属于机件损坏造成的墨杠,更换零配件或修理机器即可解决。但不固定墨杠则是凸印转柔印“很难愈合的伤痛”。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减少一切可能的震动,比如采用加宽压条、将图文空白与非空白部分错开排版、填补缝隙等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墨杠的产生。对于需要为凸印转柔印引进新柔印机的企业而言,伺服驱动柔印机、带版辊支撑的柔印机都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墨杠产生。
       (4) 合版打样,分版量产:由于网纹辊传墨量的精准性和印品上柔印网点的一维性,整个柔印版面的墨量一致性很高。很多同属于四色叠印的彩色柔印品,打样时可以全部合在一起打样,以节省打样成本;量产时再一一分开做版。这样的做法,柔印的颜色不会受到影响,但对于凸印却是不适合的。
       (5) 小版打样,大版量产:同样基于上述原因,为了节省打样费用和可能存在的改版费用,柔印可以用重复周长上一模大小的印版来打样,待客户确认后再拼大版来印刷。
       印刷环节:生产管理要到位,机长技术需过硬
       (1) 预防大于补救。好的准备基本决定了好的产出。机长在印刷前就需要在“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做好确认工作。
       (2) 做好网纹辊管理。大家都知道,网纹辊是柔印的心脏。柔印的大部分特点都是基于网纹辊的特点来决定的。据某大型标签印刷企计划PLAN纠正Action检查Check执行Do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PDCA分别代表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更多网纹辊管理建议,请参阅《标签技术》2011年第3期《网纹辊管理与油墨耗用量控制》业的数据显示,94%的网纹辊损坏是在网纹辊安装或搬运中造成的,而并非由于网纹辊使用太久而磨损的。网纹辊即便磨损,也可以作为低载墨量的网纹辊使用。因此,建立网纹辊安装、搬运、清洗的标准,将可以避免相当部分的网纹辊损坏。除此之外,还要区分好网纹辊的载墨量,记录好印品网纹辊的编号。这样,生产不同批次产品时,才能找到相应的网纹辊,颜色的再现性才会一致。
       (3) 关注三辊压力控制。判断机长技术好坏,基本上只需要看其三辊压力调节得如何。三辊压力控制好了,其他地方也差不到哪里去。“快、狠、准”就是衡量标准。柔印机的印刷速度毕竟比较高,如果机长处理问题慢了,几百米就已经印过去了。如果问题判定失误,又几百米印过去了。“快、狠、准”是练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即便是学习别人分享的经验,自己若没有亲自尝试过,那种感觉就不会强烈。有位朋友分享过这么一句话非常有深意:“何为技术?你遇到了,没有绕道走,迎难而上,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去执行它,最后成功了,这就是最有力的技术。柔印技术亦是如此。”
       印后检讨:亡羊补牢 犹未晚矣
       柔印品质是靠全流程控制的,绝非靠印刷部门一己之力可以达到。对于一些印得不太顺利的印品,需要反复执行“PDCA”循环中的“C”,并与所有相关人员交流,错误才不会有第二次。
       胶印转柔印
       胶印转柔印必须对胶印和柔印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心中有底,才能转换成功。
       胶印是四大印刷方式中唯一的一个间接印刷方式,无印刷压痕。柔印是轻吻式印刷,压力轻,这样看来胶印转柔印似乎问题不大。但有的胶印机长开柔印机会习惯性地将压力设置得很大,需要预防。
       胶印由于存在水墨平衡现象,水和油墨相互交融,边缘乳化,所以印刷出来的网点不完整,边缘虚化。加上又是间接印刷,因而造成油墨转移率低、印品色不饱和等弊端,致使在标签行业中,大部分胶印标签产品的货架效应不强。柔印是凸版印刷的一种,墨层厚实。从这个角度看,胶印转柔印应该没问题。但柔印墨层太厚时易引起堵版,需要分版印刷或印刷两次。
       胶印版的线数可以轻松达到200lpi,印版上渐变到零的网点也可以被洗出来,所以渐变到绝网极其柔和。柔印加网线数一般都为175lpi,很少做到200lpi。柔印版上的网点太小,容易侵入网纹辊网穴,造成堵版;网点大了绝网又太明显,渐变不柔和。所以,现阶段柔印要用高清网点技术才可以媲美胶印的渐变绝网效果。
       胶印网点具备大小与厚度同时变化的二维特性。所以在一块版上,由于墨量的局部调整,实地可以印刷得较深,网点部分又可以印刷得比较好。而柔印版上网点大小可以变化,局部的油墨厚度却不能变。但实地需要厚实的油墨,网点需要浅薄的油墨才可以印刷得清晰、漂亮。所以,胶印转柔印时,通常需要将实地与网点分版来印刷,这样才比较容易追样。但对于0~100%的渐变色,柔印就不能分版了。这时,通常需要印刷两层来追样,一层渐变长一点,印刷墨层浅一些;另一层渐变短一点,印刷墨层可以稍微厚一点,两层柔印在实地处的颜色等同于一层胶印的颜色。这样,胶印转柔印就非常有希望了。
       胶印一般采用方圆网,中间调是方网点,高光和暗调都是圆网点,慢慢演变过渡,60%处的网点就可以避免跳阶。柔印以前一般都是圆网点,因为相同面积下,圆的周长最小,网点扩大也最小。但今天的柔印已经有太多技术保障网点不易扩大,比如平顶网点技术。所以,现在柔印也可以使用方圆网点来避免特定区域的跳阶。比如,中间调图文多,就可以使用圆网点;60%以上的暗调较多,就可以使用方圆网点。
       胶印一般在设计时都是四色套印,涵盖了色块、文字。柔印的强项是专色稳定,胶印转柔印就需要将色块和文字做成专色,这样颜色既稳定,套印又准确。柔印品红与黄套印、青与黄套印还相对稳定一点。千万不要采用品红、青网点套色印刷,也不要用CMY来套印灰色,否则难度增加,不易控制。
       其实,胶印转柔印的难点主要在于社会对于胶印根深蒂固的认同,毕竟柔印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近十来年的事情。而社会上的设计广告公司、学校,基本上都是仅仅知道柔印而已,几乎没有为柔印量身定做的技术和专业。这才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的地方。
       凹印转柔印
       凹印转柔印首先需要了解凹印与柔印的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以便在凹印转柔印的过程中扬长避短。
       1. 凹印是短墨路印刷,油墨黏度最低,油墨转移率高达50%,印刷墨色饱和。柔印比凹印的墨路稍长,油墨黏度稍高,油墨转移率为30%,但不干胶标签柔印多采用UV油墨,可100%固化,所以,柔印的墨色也非常饱和。凹印转柔印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2. 凹印的印版线数一般为175~200lpi。印版上渐变到零的网穴虽然也可以被雕出来,但凹印使用挥发性油墨,5%以下的网点因为干版,通常印不出来。所以5%~8%的凹印网点印刷出来,只相当于柔印1%网点的效果,并且渐变绝网非常的柔和。柔印的印版线数一般为175lpi,但1%的网点会扩大到3%~5%,所以,凹印转柔印时,如果采用同样的原稿档案,印前需要将凹版文件中5%的网点直接用曲线降到0%,并用高清网点技术来追印。
       3. 凹印网点的墨层具备大小与厚度同时变化的二维特性,且这种特性比胶印和轮转凸印都强。凹版可以将实地部分的网穴雕得很深,以获得很高的色浓度;同时将高光网点雕得很浅,几近印不出来,从而产生特别强的层次感。当然,凹印由于油墨控制方面的原因,通常也会将实地与网点分版,但0~100%的渐变一定不会分版。凹印转柔印时,柔印只好用它的变身术,除了将实地与网点分版印刷来追样外,也会使用类似凸印转柔印的手法,印刷两层网点来实现渐变色追样。
       4. 凹印阶调渐变在70%网点处跳阶不易避免,而且油墨越厚,跳阶越严重。柔印在追样时,尽量不要用圆网,用方圆网就可以避免跳阶。
       5. 凹印一般是里印正看,所以看上去材料很亮,像是覆了膜。柔印一般是表印正看,通常用上光来增加亮点。覆膜效果更好,但会增加成本。不过小订单增加的这点成本还是比凹版印刷合算。
       6. 凹印里印的金属色非常有金属质感,柔印跟样一般无法达到。凹印转柔印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采用冷烫工艺来追样。
 (本文综合整理自《标签技术》杂志)
 

 

版权所有©山东德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山东潍坊市滨海区双创路00187号     tel:+86-536-5076896    

鲁ICP备13016475号-1          技术支持:金山科技